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:“解放孩子的头脑,使孩子敢想;解放孩子的双手,使孩子醒目;解放孩子的眼睛,使孩子学会视察;解放孩子的嘴巴,使孩子多说……”《玲玲的画》是一篇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,我们更应该本着“解放学生”的理念,以玲玲的情感变化为主要线索,以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中蕴含的原理为突破口,展现课文主题。因此,本设计让学生随着课文内容不停深入明白,自悟课文内容。
同时,通过课件的资助和教师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,并在感悟明白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举行有情感朗读、个性化朗读和分角色朗读。最后引导学生联合生活实际重点明白爸爸说的话,从中受到启发,明白“只要肯动头脑,坏事也能酿成好事”的原理,同时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明白。
课前准备教师准备:生字词卡片;将课文中爸爸说的话做成相关的课件;准备三幅与课文前后内容相符的画。学生准备:预习生字词,至少读三遍课文。
课时摆设2课时。教学历程第一课时一、识字导入,认识人物1.导入:学校要举行书画大赛了,有一位小女人要去到场,她的名字叫“玲玲”。(板书“玲玲”)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?2.识字:“玲”是形声字,右边“下令”的“令”表现字音,要读准后鼻音。
左边是王字旁,表现字义。王字旁用来表现很是珍贵的、优美的工具。“玲玲”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,这里指人的名字。3.揭题: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,(补全课题)一起来读课题。
4.过渡:玲玲的画怎么了呢?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《玲玲的画》,在文中寻找谜底吧!设计意图:形声字形旁表义,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学习“玲”的字形,明白“玲”的意思,让学生影象深刻,在学习生字的历程中,拉近了学生和故事的主人公玲玲的距离。二、初读课文,识字学词1.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,出示自读要求:读准字音、不漏字、不添字,还要读通句子。2.学生自读课文,圈画出本课的生字。
(1)同桌互助学习带拼音的生字,互读、互听、互纠。(2)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,并准备全班交流。3.教师课件出示生字,检查读文识字的效果。(1)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,其他学生适时增补。
明确“幅”的读音是fú。(2)引导学生归纳,可以接纳形声字识字法识记的生字有:玲、详、幅、评、催、啪、脏、懒、糟。注意组词区分“催——崔”“幅——副”。
“并”和“肯”可以用口诀影象:并——“倒八开”;肯——“上止下月”。(3)开火车给生字口头组词。(4)开火车读字。
设计意图:语文教学应该逐步造就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,因此,教师在明确任务后,让学生初读课文,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让学生在语文运动中,读准字音,认准字形,从而造就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。三、再读课文,整体感知1.出示再读要求:把课文读流利,不唱读,不指读。
2.学生试读。3.出示难读的句子,指名读,齐读,分男女同学读,读准生字的读音。
(1)玲玲自得地端详着自己画的《我家的一角》。这幅画明天就要到场评奖了。(2)就在这时候,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,把画弄脏了。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。
要注意指导学生重读“自得地”“端详”“就要”“啪”“掉”“伤心地”,突出玲玲情感的变化。4.小组成员相互交流: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?5.汇报交流效果:引导学生根据“起因、经由、效果”的顺序来归纳综合课文内容。引导学生明确这是写事类文章总结内容的好方法。
6.推荐组员在全班朗读课文,纠正读音。设计意图:《语文课程尺度》指出:教师应该增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、引领和点拨。
因此,从初读读准、读通到再读读顺,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履历难度逐渐提高的历程,在看似简朴的教学流程中,真正落实教学目的,让学生能够在详细语言情况中识字,这样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,造就学生的语感。通过小组互助、交流的方式,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,为进一步分析课文、明白原理打下良好的基础。四、指导视察,分类识记1.出示生字:画、幅、评、奖、纸、报、另、及、拿、并。
(1)学生齐读生字并组词。(2)引导学生视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,以及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。
(3)引导学生凭据这些生字的结构分类视察和识记:①上下结构的字:奖、另、拿、并。②左右结构的字:幅、评、纸、报。③半困绕结构的字:画。
④独体字:及。2.教师范写,边范写边指导。
(1)“奖”笔画较多,书写时把上下两个部门都写得扁一些,“大”字出头部门要稍短。(2)写“纸”要注意,左窄右宽,结构要紧凑。
(3)“画”是半困绕结构的字,先写上面的长横,然后写中间的“田”字,最后用“”围住。3.学生训练描红,再临写,教师巡视,随机指导,找出有特点的学生准备举行展示评价。4.评价书写,找出优缺点,二次练写,强调书写姿势。
设计意图:《语文课程尺度》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: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,注意间架结构,开端感受汉字的形体美。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造就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。
通过认真寓目教师的范写历程,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、每一画中。五、趣味游戏,牢固识字1.游戏“大转盘”。
(转盘上写着生字,教师转动转盘,学生开火车读字,并能口头组词。)2.学生在游戏中牢固生字。设计意图: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竣事本课,给学生带来了愉快的学习体验,为恒久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第二课时一、游戏温习,导入新课1.导入: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《玲玲的画》,不外在学习课文之前,我要先考考大家,大家敢接受挑战吗?第一关:(课件出示生字)指读、比读、男女生读、全班齐读。第二关:读文回首,上节课,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两小我私家物?第三关:举行朗读课文擂台赛。2.过渡:同学们可真了不起,连闯了三关,现在就让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之旅吧!设计意图:在教学中,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温习方法、多种形式的读,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举行朗读擂台赛更是低年级孩子乐于到场的学习方式,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情绪丰满的气氛中,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兴趣。
二、细读课文,读中悟情(一)读第1~3自然段,悟兴奋之情。1.指生读,引导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:读懂了什么?2.(1)教师板书“自得地端详”,引导学生思考:“端详”是什么意思? 可以用“找近义词法”明白“端详”。(2)指名演出“端详”这个行动。
3.(1)课件出示:“自得地端详”“自得地看”,引导学生比力明白:两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吗?(2)引导学生凭据课文内容感悟两个词语的区别,知道“端详”表现看得更认真,浏览的时间更长。(3)训练用“端详”说句话。4.启发想象:如果是你,画了自己满足的画,你会想些什么,说些什么?5.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这部门内容,体会玲玲的心情。
6.师生配合点评。(二)演出读第4自然段,悟惆怅之情。
1.出示第4自然段,指学生读,引导其他同学思考:当玲玲正自得洋洋地浏览自己的杰作时,发生了什么事?2.指生回覆,教师相机板书:不小心、弄脏。3.引导学生换位思考:辛苦一晚上画出的自得之作酿成这样,此时现在你的心情会怎样?4.文中的玲玲面临此时的突发事件是怎么做的?5.随着学生的回覆教师板书:伤心地哭。
6.引导学生思考:你想怎么慰藉玲玲? 此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说话,还要教会学生体贴他人。(三)读第5~8自然段,展开辩说,悟满足之情。
1.指名读形貌玲玲“又笑了”的句子,教师出示相关句子。2.出示两幅画:图1为弄脏了的画,图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。
引导学生说一说:玲玲为什么又笑了?(找出第7自然段的内容读一读)3.引导学生思考:爸爸的主意好吗?幸亏哪儿呢?4.勉励学生斗胆讲话,教师相机板书:动头脑改画——更好。5.启发学生开动头脑想想看:还可以画什么?6.出示三幅画:第一幅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有小花狗的画;第二幅是弄脏了的画;第三幅是添上了小花狗的画。引导学生交流:你更喜欢哪一幅画,为什么?7.引导学生展开辩说:明显是一件令人伤心的坏事,怎么酿成好事了呢?(四)读第9自然段,感悟原理。
1.课件出示爸爸说的话,在小组中讨论:读懂了什么?很多多少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。只要肯动头脑,坏事也能酿成好事。
2.指名答,教师相机板书:动头脑想措施,坏事酿成好事。3.教师饰演爸爸说这段话,学生饰演玲玲,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,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明白。4.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。5.模仿“只要肯动头脑,坏事也能酿成好事”,用“只要……就……”写句子。
(五)分角色演出读全文,深化体验。1.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读课文。教师随机指导。
2.指生分角色读课文,重点指导朗读的语气和语调。3.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读课文。设计意图:这一环节,教师牢牢围绕玲玲的情感变化历程,勉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明白课文,读中演出,读中感悟,读中思考,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体贴人物心情。爸爸简短的话蕴含着深刻的原理,展现了文章的主题。
通过让学生品读爸爸的话,使学生能够在品读中明白句子蕴含的原理,从品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教育。课件的适时展示既能资助学生明白课文,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。三、牢固生字,指导书写1.开火车读词语卡片,牢固生字词。2.出示会认字,开火车口头组词。
3.出示会写字,视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及间架结构。4.重点指导:(1)“报”的笔顺是:。
(2)“及”的第一笔是“丿”。(3)“拿”上下两部门都要写得扁一些,“手”的第一笔撇写在横中线上。5.学生练写。
6.教师巡视指导。设计意图:抓住重点字详细指导,既能资助学生有重点、有目的、有方法地识字,又造就了学生自主识字、写字的能力。
四、联系生活,拓展延伸1.创设情境,分组讨论:同学们,原来只要肯动头脑,坏事也能酿成好事。现在就请大家分组,动动头脑,看能不能把下面的问题酿成好事情。课件出示:(1)小女孩摔了跤,裙子破了。(2)妈妈发现孩子的裤子短了,可是还能穿。
2.引导交流,妥善解决。(1)在破的地方补上一朵小花。
(2)在裤腿下面加一道宽边又能多穿一年,很节约。3.拓展延伸:你在学习或生活中,遇到过类似玲玲这样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吗?你其时的心情怎样?你是怎么处置惩罚的?同桌交流后和大家分享。4.小结: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!要是肯动头脑,坏事往往能酿成好事;要是肯动头脑,看起来不行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。
遇到问题,我们要认真想想,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,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。设计意图:通过联系生活,生长学生的思维,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,逐渐养成爱动脑的习惯,并受到情感的熏陶、思想的启发。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下,不露痕迹地资助学生将文本语言融入自己的语言中,轻松实现了文本语言的外化。教学反思1.抓主线,理清思路。
玲玲的情感变化“兴奋(画好作品)——惆怅、着急(弄脏作品)——满足(画更漂亮了)”是本文重要的线索,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。课堂伊始,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,并围绕这条线索展开学习。2.联系实际,将念书与生活相联系。
阅读教学中,除了要有读和悟的学习历程,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在阅读后的沉淀。明白爸爸的话是全文的重点,让学生感悟到:通过动头脑,有些坏事能酿成好事。
本文来源:博亚体育app最新官方入口-www.xxjgcyunlong.com